发扬光荣传统、当好红色传人,苦练打仗本领、争做精武标兵,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当先锋、打头阵,为实现强军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——习近平
锻造新时代“突击铁拳”
——来自第七十九集团军某旅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的观察报告
■解放军报记者 杜 娟 特约记者 王立军
铁甲怒吼,硝烟弥漫。某训练场,担负尖刀任务的第79集团军某旅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快速向纵深挺进。
面对蓝方重重防御,连队官兵见招拆招,迅速突破“敌”阵。
现场指挥员赞叹:“这个连展现出了当年战场上的‘突击力’!”
从平型关拼死血战日寇,到演兵场锤炼胜战本领,该连官兵在“猛打猛攻,首冲敌阵”的突击精神激励下,如同永不卷刃的钢刀,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勇立改革强军潮头,该连高擎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战旗,直面3年2次换装带来的挑战,实现从传统步兵到装甲精兵的淬火重塑。
使命催征,瞄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,官兵正向着锻造新时代“突击铁拳”发起新的冲锋。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开展班组协同训练。戴胜丰摄
“重现”平型关,如何打赢一场“无法完成的战斗”——
血性胆气是克敌制胜的“精神利刃”
斗室之内,荧屏之上,战斗打响。这是一场依托兵棋系统“重现”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的演练。
红方为八路军第115师,蓝方为日军第21旅团。其中,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先敌占领平型关一带的乔沟设伏,截击敌先头部队;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前身2营5连作为突击队,担负“拦头”任务。
伏击战如期打响,红方出其不意的子弹、手榴弹倾泻而下,打得对方措手不及。可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弹药不足、装备落后的劣势越来越明显。
“连队突击任务失利!”倒计时归零,系统汇总双方兵力分、战损分、任务分,给出评判结果。
“连长牺牲,部队失去指挥,伤亡过大失去战斗力……”官兵按照战斗进程反复模拟,红方始终无法取胜。
“这是一场现代兵棋系统判定‘无法完成的战斗’,革命前辈却靠着‘猛打猛攻,首冲敌阵’的突击精神打了胜仗。”该连阎连长告诉记者,当时连队歼敌100余人,炸毁汽车20多辆,全连仅剩30多人。战后,该连被授予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荣誉称号。
气为兵神,勇为兵本。兵棋“重现”经典战例、前辈讲述战斗故事、个人事迹写入连史……近年来,连队创新多种方式发扬部队光荣传统,砥砺官兵血性胆气。
“首战平型关,威名天下扬……”随该连栗指导员“重回”平型关,下士马文凯情不自禁唱起《八路军军歌》。在该连,每逢新兵下连、任务出征,大家都要高唱战歌,对突击精神追根溯源。
“因为人人敢突击、个个有信仰,才打破了日军‘不可战胜’的神话。”栗指导员介绍,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,连队党支部组织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,扎实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,激励官兵苦练本领、精武强能,争做“猛子连长”式的革命战士。
平型关大战前,人称“猛子”的2营5连连长曾贤生主动请缨担重任,咬破手指写下“誓叫鬼子有来无还”的血书。战斗打响后,他率先冲入敌阵,杀死日军10余人后深陷重围,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……从那时起,“猛打猛攻,首冲敌阵”的突击精神,便成为该连连魂。
一次夜间战斗训练,中士陈希姜驾驶战车通过崎岖山路,剧烈的起伏将车顶驾驶舱门颠开。如果不闭合舱门,炮长就无法射击,突击任务可能功亏一篑。
颠簸中,陈希姜摸索着尝试关闭上下晃动的舱门,却忽然感觉手上一凉,好像被夹了一下。顾不上细看,他迅速转动门闩紧锁舱门,抓起一块抹布裹在手上,继续驾驶战车突进。
直到完成突击任务,陈希姜才感到钻心的疼。跳下战车,战友发现他手掌和衣服上全是血迹,立即将他送到医院。检查后才发现,陈希姜的小拇指被严重夹伤。
这种坚守战位、坚决完成任务的钢铁意志,是该连官兵血性胆气在实战硝烟中的真切体现,无声诉说着“突击传人”的勇毅与刚强。
去年9月,战区陆军组织抽考,全连官兵士气高昂、奋勇冲锋。武装3公里课目中,新兵马聪在距终点不到500米时突感不适,眼看就要掉队,他咬紧牙关冲过终点,却一头栽倒在地晕了过去。待军医紧急处置后,马聪逐渐恢复意识。醒来的第一时间他便急切询问:“连队成绩是不是第一?”这一幕,感动了在场所有人。
战旗猎猎,血性昭昭。最终,该连此次考核获得战区陆军第一名。
“再战”平型关,发挥现有武器装备最大作战效能——
奋勇攻坚实现转型“三级跳”
又是一场兵棋演练,又是悬崖陡峭、沟壑纵横的平型关。
一条约4公里长的山路,浮现于大屏幕上。两边是20多米高的陡崖,最窄处仅容一辆车驶过。
“再战”平型关,对抗双方不再是革命前辈与侵华日军。兵棋系统模拟的战斗中,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与其他4个“红军连”分别编组对抗,反复研练作战进程、战斗细节。
地形复杂,如何发挥现有武器装备最大作战效能?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官兵利用模拟训练平台寻找答案。从战术运用到协同指挥,从单一兵种到体系融合,一个个聚焦战斗力生成的问题被抛出,又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被解决。
在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的兵棋专修室内,这样的模拟战斗时常上演。这也是连队官兵研战谋战的寻常一幕。
从抗日战场拼杀到虚拟空间激斗,面对新时代新变化,该连坚持以攻坚姿态奋进转型之路,在强军实践中砥砺“突击铁拳”。
2017年,该旅千里移防,连队由传统步兵转为装甲步兵。对官兵来说,“装甲”两字犹如一道险关,横亘在转型之路上。
转型第3年,连队再次换装某新型装甲步兵战车。相比以往的装备,新装备专业信息化程度高,官兵上手慢。新装备列装后首次迎接上级摸底考核,车长、炮长、驾驶员3个主要专业及格率不足60%。
与兄弟单位展开红蓝对抗,他们被熟练掌握步兵与装甲火力配合的蓝方打得措手不及、节节败退。
“编制转型、任务转换,关键在思想转变:装甲步兵到底应该怎么训?”痛定思痛,该连官兵逐渐感到,穿新鞋走老路注定行不通,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速转型。
为了让“车、炮、人”尽快形成合力,全连官兵争分夺秒研战法、练战术、强技能,探索出“共同课目集中训、区分专业重点训、模块组合连贯训”的训练方法,马不停蹄向前突进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后来,旅里组织创破纪录比武,该连参考的20个课目中有7个取得第一名、6个取得第二名。接下来的考核中,连队在合成营实兵对抗训练中总评第一,探索的相应训法在全旅推广应用。
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,瞄准未来战场的转型之路不可能一站抵达,更不会一帆风顺。
那年11月,连队受领战区陆军某课目示范任务。此时,距离他们第二次换装仅过去半年,还要首次组织多兵种、多弹种、多要素协同训练。
如何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?连队官兵憋着一股劲,昼夜奋战攻坚克难。10余种新型装备的说明书,钻!上千组技战术参数,背!数十个新专业涵盖的近百个新课目,练!
课目示范如期举行。连长不断调整部署,精准指挥10余种火器打击“敌人”,仅40分钟便成功抢占“敌”扼守要点……官兵的勇猛表现,赢得现场各级指战员的热烈掌声。他们的经验做法,被战区陆军推广。
战严寒、斗酷暑,该连夜以继日探索装甲步兵分队的实战经验,完成从“摩步”到“装步”再到“合成”的转型“三级跳”。浓厚的研战谋战氛围,生动诠释了英雄连队的胜战追求。
“复盘”平型关,着眼未来战场需求加力奔跑——
拓展新质战斗力“增长极”
夜深人静,荧屏闪烁。
伴随着鼠标点击声,阎连长的指尖不断移动,连队近几次以平型关为背景的实战化攻防训练过程,在虚拟空间复盘重现——一次次兵力调动、一幅幅战场态势,都化作助推战法革新的具体依据。
对他来说,这里没有硝烟弥漫,却是离战场最近的地方;这里没有一兵一卒,却是解决转型难题的关键所在。
“我们的排长、战士在各类兵棋对抗赛中取得佳绩,在这一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”阎连长告诉记者,为学好用好兵棋系统,他们在连队建起兵棋专修室,摸索出“仿真训练—兵棋推演—实装训练”战术研练方法,有效解决实装实弹协同配合条件受限等问题。
一次联合训练,面对陌生环境、恶劣天气、复杂“敌”情与全新任务,连队党支部决定在兵棋系统上先练练手。
快速发现目标,快速机动到位,快速瞄准击发,快速转移阵地……经过连续几天的反复推演,他们探索出适合在开阔地域发挥火力优势的以“快”制胜全新战法。
辽阔戈壁,战车轰鸣,硝烟四起。
训练开始后,该连担负右翼主攻任务,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向前突击。“正前方800米‘敌’装甲目标,摧毁!”漫天黄沙犹如一道屏障,剧烈颠簸下,炮长、二级上士王振民快速寻找并锁定目标,果断击发。
为提升射击精度,王振民曾经请修理技师协助调试,向厂家请教射击方法,利用实车进行模拟训练,并和车组成员一遍遍校准检查,研究出一套快速平稳精准的射击办法,最终实现“首发命中,发发命中”。
训练继续,在侦察、炮兵、防空等作战单元的配合下,连队官兵利用火力优势成功突破前沿防线,结合现地地形使用多种武器对“敌”目标进行打击,将其重要火力点毁伤大半。
“大考”当前,时不我待,官兵聚焦打赢未来战争进行的创新实践远不止这些。近年来,连队深入研究现代战争作战特点,抢先抓早推进无人化、智能化建设落地落实。通过选派训练骨干到厂家跟学跟训、参加无人机执照考核,他们探索形成“组训—教学—实操”的无人机操作能力生成模式,在新质力量作战研究上迈开新步伐。
依靠科技赋能拓展新质战斗力“增长极”,连队还依托VR仿真技术模拟险难路段、夜间路段驾驶情况;借鉴海军声呐兵训练方法,建立车载台故障声音数据库……
去年以来,连队参加多场实兵演习、比武考核,官兵敢于当先锋、打头阵,连队被陆军表彰为“军事训练先进单位”,54人立功受奖。
“首战平型关,威名天下扬……”夜幕降临,又一场夜间训练即将打响。在高亢的歌声中,连队官兵步伐整齐向演训场进发。